我讀陳立恆的『玩美法藍瓷』

花了一些時間讀完了這本書,也做了一些筆記。

陳立恆先生說:『我發現在禮品行業,產品背後的內涵才是關鍵,而且運用較多手工程序所製造出來的商品往往更有渲染力,更容易打動人心…』

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,尤其自己最近處於一個很尷尬的狀況,因資歷不夠,實在是無法說服老闆。

其實,傳統產業的老闆要轉型已非常不容易,但一時間要從過去生產者跳到搞文創品牌,是有困難度的。雖然知道說要搞文創,但還是停留在過去開發多樣化產品的角度,追求的是量多、種類多、形式多,孰不知文創商品的內涵是故事、創意跟設計,且消費者要購買的是產品的故事,而非過去那種開發一大堆商品要消費者選購,甚至是等待訂單的時代。

因此,陳先生也語重心長的說:『台灣傳統產業比較為人詬病的謬誤,就是行業內外的人,都將傳統業及手工業的定義,過度偏向技術層面…但他們忽略了傳統產業更需要才氣及興趣,而且適時加入美學、文化、哲學、科技、宗教等等不同元素,傳統產業也可以成為一門點石成金的藝術…』

現在,老闆還一直是技術導向思維,尚未跳脫出以「設計力創新」思考的角度來開發文創商品,這是一個危機。一昧的追求「量」而忽略「質」,是我不能接受的。當然,對於老闆目前還是要以量為主,之後再求精的觀點,我是懷疑的。

陳先生提到他對文創的觀點:『我們產業真正製造的不是「產品」,而是「文化」;真正重視的不是「規模」,而是「創意」;真正追求的不是「利潤」,而是「感動」。』

我認為賺錢固然重要,但投入文創產業的本質不能因而變質。誠如陳先生所言:『我在建立法藍瓷這個文化創意品牌的過程中,體認到要形成一個優勢的文化創意產業,一定要建立一條「以創意為核心,以科技為後盾,以人文藝術為訴求,以市場為導向,結合了生產、行銷與服務,所創造出來最具競爭力的價值鏈」,而這個價值鏈的強度取決於組成分子的素質、能量與數目。』

在這本書中,我看到了陳立恆先生跟許文龍一樣,都曾經歷過多次失敗,但還是願意重新學習新的東西,而且本身都熱愛藝術,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思維,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。我想這是跟自己老闆一昧追求business model有所差異的地方。賺錢固然重要,但企業要永續經營,靠的還是品味,也就是藝術的涵養。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