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包裝設計>品牌與包裝設計

「品牌與包裝設計」進階實務課程,特別邀請到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總監王盈發老師親臨授課。王總監開場提及公司成立已32年,以設計老店為期許,將設計作品得獎與媒體報導作為自我檢視,同時更是一種肯定與認證。 

王總監分享公司曾出版「擔露」系列書籍,他表示台灣人重感情,透過伴手禮來傳遞,是一種心靈上的分享。經過三十多年,他至今仍在不斷反思伴手禮的意義。他認為品牌企劃設計是思考循環的過程(Branding Cycle),首重理解品牌背景(Who am I),從目標設定、執行步驟、成果檢視、現況檢視、導致因素,不斷的滾動思考,才能成就品牌。 

總監近一步說明「目標設定」很重要,每週、每月、每季都要有具體目標,每個週期都要去檢視,確保「執行步驟」是往正確的方向,一定要滾動檢討,也就是「成果檢視」完,然後修正下一步。他提到,「成功的人樂於自我檢討」,務必從「現況檢視」去尋找「導致因素」。 

王總監接著提出他所擘劃的「消費者價值溝通的設計思考模型(Victor Design Thinking Triangle)」,分別由理性與感性構成。他特別指出,購買精品是不理性的購買,因此,如何達成不理性的購買也是一種方式。因為「產品定位」是給不同消費對象,不是給所有人。人在消費一定會跟自己收入做比較。 

王總監說設計不要只看形式,美的背後是有意義的,可被理解的,也就是「文化符碼」。從感性的價值、感動、判斷,到理性的形式、意義、策略,消費者會看到東西對他的價值,形式是有意義的,並轉換成策略,跟消費者產生共鳴。 每個品牌背後都有核心優勢,必須從市場分析、市場定位、消費利益、自我檢視去思考,每個品牌亦都有自己的文化,包含外部的公共財與內部的私有財。發展自有文化,建構自己專屬的文化,往往是大部分人容易忽略的。王總監以大甲「小林煎餅」為例。 

最後,「國際符碼」的轉換尤其重要,要讓不同文化的人也能產生共鳴,要有解讀的脈絡,創意跟現實要有連結。王總監針對上述概念,舉出許多知名品牌案例,如全家鮮食包裝、米森、茶籽堂、黑橋牌、山里日紅、吾榖茶糧、聆茶音符、樹重奏等,帶給學員一場結合理性實務與感性美學的品牌包裝企劃設計饗宴。




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